編者按:為進一步推動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人民至上的博大情懷,近日,求是雜志社機關黨委、機關團委組織召開青年同志學習《習近平在正定》《習近平在廈門》《習近平在寧德》座談會。本刊刊發(fā)部分青年同志閱讀三本書后的體會收獲文章。
永做人民的勤務員
總編室 柴瀟凡
這三本訪談實錄讀畢,我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經歷、奮斗歷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青年習近平對待生活與工作的“糙”與“細”。
從陜北、冀中到東南沿海,不論是在梁家河、在正定,還是在廈門、在寧德,一提到青年時期的習近平,好像總是蒙著一層灰撲撲的土,日子過得很粗糙。
三本書中提到青年習近平的衣食住行,幾乎可以概括為“吃得差、穿得土、住得破、行得苦”:不論在哪個崗位,他都跟大家一起吃食堂、吃派飯,從不“開小灶”,經常因為工作繁忙錯過飯點而餓肚子;穿得簡樸不時髦,大家都笑他是“農村出來的干部”,有次外套的胳膊肘磨破了,他用打火機一燎就算補好了;住的條件也不好,狹小簡陋、缺東少西是常態(tài),在廈門與彭麗媛結婚那天,一共就來了四個人“喝喜酒”,習近平同志把刷牙的杯子和吃飯的碗都拿出來,才勉強招待;出行的代步工具一直都是自行車,汽車很少坐,到了地形崎嶇的寧德,地委給他配了臺新車,他也拒絕了,把新車留著接待客人。
別看習近平同志對自己的日常生活大大咧咧、馬馬虎虎,可對群眾的衣食住行,他卻認認真真、仔仔細細:農民地里的一粒種、一棵苗,工人車間的一根管、一顆釘,學生書桌上的一支筆、一個本,他都看在眼里、掛在心上。
在正定下鄉(xiāng)時,他發(fā)現村里的“育紅班”辦學條件很差,擔心孩子們將來駝背近視,要求村主任給孩子們置辦玻璃窗、課桌椅;在廈門視察軍營村,發(fā)現那里的旱廁臭氣熏天、蚊蠅滋擾,他要求改善村里的衛(wèi)生環(huán)境。在寧德慰問泥石流受災群眾時,發(fā)現當地農戶有的還在打赤腳,他立刻囑咐,給光著腳的鄉(xiāng)親們買鞋……在習近平同志心里,群眾的事,再細再小也是大事兒。
于細微處見精神,于細微處也見品德。自己的吃穿用度、生活起居,他粗枝大葉,拋在腦后;百姓的針頭線腦、雞毛蒜皮,他卻細致入微,掛在心頭。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習近平同志的“糙”與“細”,就是他數十年如一日、身體力行、忠實踐行“以身許黨許國”“做人民的勤務員”錚錚誓言的力證。
“糙”與“細”,看似是工作生活中的微末小事,但見微知著,越小的事情越是可靠的鏡子,最能體現人品、反映作風。小事小節(jié)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深刻反映著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告誡,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我們常講,要樹立崇高的信仰、高尚的追求、為民的宗旨、忠誠的品格、嚴明的紀律、奉獻的精神……這些都是對共產黨員黨性的要求。但要求不是空泛的,而是具體的,必須要滲透到共產黨員說話辦事的方方面面、體現在點點滴滴、貫穿于一舉一動。
榜樣在前,使命在肩。習近平同志曾對老部下李亞平說過:“只想著過舒適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準備入‘苦?!??!毙聲r代的青年擁有廣闊的舞臺,面臨巨大的發(fā)展機遇,肩負著崇高的歷史使命,要時刻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榜樣,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沉下心,俯下身,敢于“自找苦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做人民的勤務員。
在實干中前進
政治編輯部 張淑虹
細讀這三本訪談錄,我看到了一位黨和國家的杰出領袖是如何從基層一步步歷練成長并脫穎而出的,一個青年實干家的樸素形象躍然紙上——他是虛心求教的基層干部,也是諄諄教導的老大哥;他是推心置腹的莫逆摯友,也是鐵面無私的地方官;他是田野鄉(xiāng)間黃土地上農民的朋友,也是未雨綢繆高瞻遠矚的工程師,更是乘風破浪攻堅克難的掌舵人。在這些生動形象中,習近平同志給我啟迪最深的有三點。
一是孜孜以求的學習態(tài)度。這種學習態(tài)度首先表現為愛讀書。在正定時“平日里都是博覽群書”。在廈門,他鼓勵廈門大學經濟系的青年學子研讀《資本論》,他說“我在下鄉(xiāng)時就通讀過三遍《資本論》,也記了很多筆記”。在寧德,“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去讀書學習”。他愛讀書,既讀有字之書,又讀無字之書。他向實踐學習,通過調查研究來獲取知識經驗,拓寬改革思路;向群眾學習,平易近人,尊重前輩,善于求教。正是這樣的“學習”經歷,賦予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歷史眼光、戰(zhàn)略眼光、時代眼光和世界眼光。我們要學習這種孜孜不倦的學習態(tài)度。要熱愛讀書,向書本學知識;注重調研,向實踐學真知;善于總結,向歷史學經驗;謙和禮貌,向群眾學智慧。
二是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他的為人和工作都緊扣一個“實”字。他為人樸實,在正定時總穿一身舊軍裝,每天和大家一起在水泥板子上吃飯。他待人誠實,講話真實,不拐彎抹角,原則性強,正確的事情就支持,錯誤的事情就反對。他工作踏實,領導務實,堅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要求大家下基層跑鄉(xiāng)村尋找“源頭活水”,并且個人身體力行。他提倡文風扎實,言之有物,反對照本宣科、官話套話、空話假話。我們要學習這種務實精神。首先要踏踏實實做人,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要襟懷坦白,公道正派,不走旁門左道,不搞歪門邪道。其次要扎扎實實做事,不馳于空想,不鶩于虛聲,更不能心浮氣躁、投機取巧、朝三暮四,要把小事當作大事干,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
三是“自找苦吃”的人生信條。他從清華大學畢業(yè),進入國辦、軍辦工作,作為高干子弟卻并沒有在大樹下乘涼,而是要求到基層去,到“前線”去,為百姓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兒。他說:“只想著過舒適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準備入‘苦?!?。”他鼓勵廈門大學的青年學子,說要“自找苦吃”?!靶牡谉o私天地寬”,他的“自找苦吃”正是將自己的小我融入到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這是一種更高的價值追求和人生境界。風物長宜放眼量,登泰山才能小天下,將眼界放寬到人生的長度、甚至歷史的長度,就不會患得患失斤斤計較、為蠅頭小利牢騷滿腹。坐井觀天,安于現狀,只會在狹小的天地間孤芳自賞;自討苦吃,跳出溫室,才能在廣闊的天地間有所作為。
“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睆那嗄陮嵏杉业饺嗣耦I袖,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心懷遠大理想,秉持高尚品格,更時刻懷揣一顆熱愛人民的赤子之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要“自找苦吃”
經濟編輯部 黎海華
這三本書通過樸實的語言、生動的故事展現了習近平同志青年時代的崇高追求、勤奮務實和人民情懷。其中,《習近平同志提倡年輕人要“自找苦吃”》這一章,通過采訪真人真事指出,習近平同志對自己的首要要求是“自找苦吃”,并把“自找苦吃、為老百姓做事”作為第一信條。習近平同志對年輕人“自找苦吃”的提倡,蘊含著歷久彌新的精神品格,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激勵新時代青年自覺肩負時代使命。
“自找苦吃”蘊含著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精神品格。中華民族的歷史印刻著外敵入侵、洪水、干旱、地震、瘟疫等災難,苦難重、犧牲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中華民族能夠愈挫愈勇的前提就在于不怕苦、能吃苦,面對苦難犧牲從不屈服。在漫長的歷史中,中華民族仁人志士們形成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情懷、“以身許國,精忠報國”的使命、“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的擔當。在抗日戰(zhàn)爭中,面對強敵包圍彈盡援絕仍孤軍奮戰(zhàn)到最后一刻的“狼牙山五壯士”和新四軍“劉老莊連”等抗戰(zhàn)英烈,視死如歸、寧死不屈,不畏強暴、血戰(zhàn)到底,為中華民族獨立和自由而“自找苦吃”。不怕苦、能吃苦、為國為民“自找苦吃”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自找苦吃”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自找苦吃”與一些人避苦尋樂形成強烈反差,但與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卻完全融為一體。近百年來,正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自找苦吃”,在理論上艱苦探求,在革命中奮斗犧牲,才把中華民族從危難中解救出來,把中國人民從苦難中解放出來。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很多共產黨人包括黨的領袖家庭經濟條件都很優(yōu)越,但仍然選擇把畢生心血奉獻于勞苦大眾的解放事業(y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谷文昌、鄒碧華、廖俊波、郭明義、羅陽,一位位共產黨員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yè)績,背后都付出了艱苦努力。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廣大黨員干部冒著生命危險沖鋒在醫(yī)療救治、社區(qū)防控、保供穩(wěn)價等各條戰(zhàn)線,贏得人民群眾和海內外廣泛贊譽。
“自找苦吃”需要新時代青年繼續(xù)傳承發(fā)揚。習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時,看到百姓生活的苦,自覺主動把自身融入群眾生產生活中,在勤奮艱苦工作中為百姓謀幸福。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但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仍舊面臨一系列挑戰(zhàn)和困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廣大青年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新時代青年應自覺響應習近平同志“自找苦吃”的號召,發(fā)揚抗疫斗爭中“不怕苦、不怕犧牲”的精神,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加強理論武裝、提高工作能力,做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命的新時代青年。
偉大出自平凡
科教編輯部 陳亦琳
這三本書以采訪實錄的形式,用講故事的方式,生動真實地再現了習近平同志在正定、廈門和寧德的工作經歷和奮斗軌跡,展示了習近平同志真摯深厚的人民情懷、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思維、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迎難而上的責任擔當、胸懷天下的廣闊胸襟。讀完之后,感慨良多。
親民愛民為民的人民情懷和扎根基層的務實作風。習近平同志總是把人民群眾放在最高位置,無論在正定、廈門還是寧德,打動人心的細節(jié)隨處可見。他在正定的3年多時間里就睡在辦公室,床鋪是兩條長凳支起一塊木板,鋪上一條打滿補丁的舊褥子。他騎著一輛“二八”式自行車跑遍正定每個村落。他在寧德一到任就直接下鄉(xiāng)調研一個多月。在寧德,他探索和實踐了“四下基層”的工作制度。在正定、廈門、寧德,習近平同志真正踐行了黨的群眾路線,體現了濃厚的人民情懷。
心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博大胸襟和遠見卓識。1984年在中組部召開的一個匯報會上,習近平同志的匯報與眾不同,他從正定縣的發(fā)展,談到中國的人才戰(zhàn)略、資源戰(zhàn)略,包括對國家發(fā)展和民族未來的戰(zhàn)略思考。他在廈門工作時,組織多方力量進行20多個專題的深入研究,制定了15年發(fā)展戰(zhàn)略,成為全國經濟特區(qū)中最早編制的一部經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在寧德,面對“老、少、邊、島、窮”的現狀,他提出“弱鳥先飛”理念,倡導“滴水穿石”精神。這些都體現出一種大局觀、一種深遠的戰(zhàn)略眼光。讀完這三本書,可以深深感受到習近平同志超凡的政治智慧和敢為人先的擔當精神。
重視人才、勉勵青年,鼓勵青年投身強國偉業(yè)。早在正定工作時,習近平同志就主持制定了“廣招賢才的九條措施”。在廈門工作時,作為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給廈門大學一位普通大學生回信,和他見面交朋友,分享讀《資本論》的心得,帶他去調研,指導論文寫作,還在他的畢業(yè)紀念冊上留言“志存高遠,行循自然”。習近平同志對青年的真誠關愛讓人感動,這也激勵著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站穩(wěn)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勇于建功立業(yè)。
三本書帶著我們領略非凡的人格魅力,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背后的實踐邏輯、理論邏輯。習近平同志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有這樣的領袖帶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中國實踐,是全黨之大幸、中華民族之大幸。作為黨中央機關刊工作者,我們要更加堅定自覺地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看齊核心、捍衛(wèi)核心,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時刻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不斷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勇于自我革命自我提升,立足實際、把握時代,放眼世界、開創(chuàng)未來,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志存高遠 學以修身 不怕吃苦
國際編輯部 周璐銘
讀了習近平同志年輕時的故事,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青年時期的習近平志存高遠、學以修身、不怕吃苦的品格。志存高遠體現在一心為黨,情系于民;學以修身體現在勤學理論,堅定信仰;不怕吃苦體現在銳意進取,真抓實干。
志存高遠,不負人生大舞臺。關于立志,《習近平在廈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1985年11月,在一次組織生活會上,32歲的習近平同志談自己的思想工作時說,“我來廈門工作,用孫中山先生‘不要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事’來勉勵自己”,這句話給在場的人留下極深的印象。時隔32年之后,2017年5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對同學們說,立志是一切開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這句贈語,既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年的期望,更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自己青年時代的胸懷、格局與擔當。為廈門發(fā)展做“大事”,是習近平同志到任廈門時的一份初心。他把脈改革發(fā)展大勢、抓金融體制改革、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幫助落后村鎮(zhèn)精準脫貧……習近平同志為廈門發(fā)展擘畫的藍圖,為廈門作為經濟特區(qū)的發(fā)展指明方向,是他留給廈門最寶貴的財富。
學以修身,理論素養(yǎng)是根基。習近平同志從年輕時就酷愛讀書,早在梁家河就通讀過三遍《資本論》。到了正定以后,即使每天工作超過10個小時,到12點還要讀書,常常讀到深夜。到廈門工作時,習近平同志依然沒有放松理論學習,專門抽出時間到廈門大學參加以《資本論》為題的小范圍座談。無論在哪里工作,習近平同志從來不跑不送,外出開會的間隙時間多數是待在房間里看書,從未借機拜訪組織部或者相應主管局的領導,反倒是常常登門拜會大學教授,虛心請教。日復一日的堅持學習使習近平同志積累了深厚的理論功底,也練就了他高超的語言藝術。場合需要的時候他會引經據典,跟群眾交流他就用貼近群眾的語言。我們今天讀總書記重要論述,如此博大精深又深入淺出,正是源于他幾十年深厚的學養(yǎng)。
“自找苦吃”,為黨為民做實事。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自找苦吃、為老百姓做事”作為一種信念,這種信念成為他從政歲月中不斷辛勤工作、為人民服務的動力源泉。從梁家河開始,習近平同志就與黃土高原純樸鄉(xiāng)親結下了深厚情誼,使他深切了解到什么是中國的農村、什么是老百姓的喜怒哀樂、什么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他曾坦誠地說,在他的一生中,對他幫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輩,一是我那陜北的老鄉(xiāng)們”。22 歲離開黃土地時,習近平同志已經有了堅定的人生目標——“要為人民做實事”。在正定,他騎著自行車跑遍了縣里每個村落,扎實細致地了解縣情、發(fā)現問題、收集民意;到了廈門又主動請纓分管“三農”工作,充分借助各方力量推動貧困地區(qū)發(fā)展……“自找苦吃”,正是習近平同志為民做實事初心的體現。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鼻嗄暾幵谑聵I(yè)與人生的開端,前進途中不可能一馬平川。我們必須帶著一份“自找苦吃”的干勁、保持不斷攻堅克難的心態(tài),依靠勤勞和汗水開辟前進的道路,為黨的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
年輕干部成長的“必修課”
評論部 何雯雯
《習近平在正定》這本書,通過對22人的采訪實錄,用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質樸的文風、細微的史料,從側面反映了習近平同志從1982年到1985年,任河北省正定縣委副書記和書記的真實情況,為我們進一步走近、了解、學習習近平同志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也為新時代年輕干部的成長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體現了深厚的黨性修養(yǎng)。真理的長河流淌著實踐的汗水。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共產黨人的優(yōu)良傳統,也是習近平同志一以貫之的作風。他從年輕時代開始,辦公室桌上就擺著大量的書籍、報刊,平日里博覽群書,一有時間就會加緊學習。在讀有字之書外,他還不忘讀無字之書,勤學實干,注重調查研究。在正定工作期間,他跑遍了正定的每一個村。長期扎實的理論學習和扎根豐沃的實踐土壤是習近平同志的不變理想信念、深刻理論思考的根源。
凸顯了深沉的為民情懷。“必須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如何讓老百姓富起來,是習近平同志始終牽掛和思考的重要問題。在正定,為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他力推農村改革,排除萬難,率先全面推行包干到戶責任制;為實現脫貧致富,他在正定大念“人才經”,推行“人才九條”,等等。這些改革的目標靶向都很明確、一致,就是志在富民。
詮釋了崇高的責任擔當。圍繞“高產窮縣”這一現狀,習近平同志通過深入田間地頭的走訪調研得出結論,主動向上級要求把糧食征購基數降下來,體現了他實事求是、敢于擔當的鐵肩膀、一心為民的崇高政治品格和人格魅力。
展現了嚴格的生活作風。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習近平同志對自己的要求都非常嚴格。作為“高干子弟”,他從不搞特殊,和大家一起排隊吃“大鍋飯”,調研經常是靠騎自行車,鋪蓋也是一床舊軍被。習近平同志這種勤儉節(jié)約、嚴于律己的作風,讓人深受觸動、感慨萬千。
樹高千尺根生在沃土。習近平總書記不忘初心,常談初心。他講過,一個人也好,一個政黨也好,最難得的就是歷經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風霜而本色依舊。陳寶懷,是當年的正定縣委副書記,他說習近平同志“后來很多思想,都可以在正定工作中找到源頭”。確實如此,初心就是一顆種子。年輕的習近平同志的所思所想后來長成了參天大樹,但回過頭去看,與最開始的這顆種子密不可分。學習習近平同志,尤其要不忘初心,守護初心,扣好人生,尤其是事業(yè)的第一顆扣子,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打牢。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附錄里有這樣一句話:“1982年,當一些年輕人開始下海經商、出國留學的時候,他卻主動放棄北京的優(yōu)越條件,來到河北正定縣任職?!蔽覍o我、不負人民。習近平同志的人生志向、境界和思想都像一座高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對習近平同志的學習是一個止于至善的過程,需要終身努力,是年輕干部成長必不可少的“必修課”。
嚴以修身見品格 俯身實干為人民
人事部 郭冰娜
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安徽代表團審議時的“三嚴三實”講話,為黨員干部的為人之道、處事之法樹立了準則和標尺。今天,讀完這三本書后發(fā)現,習近平總書記的深邃思想來源于他一步一個腳印的實踐,來源于他一以貫之的人格品質和人民情懷。
嚴以修身見品格。三本書中很多采訪對象都不約而同地提到習近平同志在吃穿住行等方面的樸素和節(jié)儉,比如穿衣不求新不求貴,甚至是“有點土”;吃飯簡簡單單,沒有一次鋪張浪費;出行也從未提出過多要求,有時候一輛自行車就是他的代步工具。從梁家河到正定,再到廈門,雖然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他始終保持著樸素的作風,可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是印刻在他的品格中,從未磨滅,也永不消退。
在我國經濟總量已穩(wěn)居世界第二的今天,為什么艱苦樸素的作風依然重要?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給出了答案:過去我們黨靠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不斷成就偉業(yè),現在我們仍然要用這樣的思想來指導工作。不論我們國家發(fā)展到什么水平,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不僅是我們一路走來、發(fā)展壯大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們繼往開來、再創(chuàng)輝煌的重要保證。從三本書中看到,習近平總書記這樣的遠見卓識和深刻思想,是他嚴以修身的實踐凝練,樸素作風的總結升華。作為黨員干部,我們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身處優(yōu)渥環(huán)境而不改樸素本色的精神境界,永葆共產黨人艱苦樸素的精神和作風。
俯身實干只為民。 一位與習近平同志有幾十年交往的記者說到,習近平同志講話不像有些人那樣滔滔不絕,長篇大論,反而他講話的特點是很實在,不喊口號,有啥說啥,就如同他做事做人一樣,不擺花架子,踏踏實實。正所謂大道理講千遍,不如實事干一件。在正定短短3年時間里,習近平同志騎著自行車跑遍了全縣所有公社、大隊;在寧德,一個月跑遍了全部9個縣,一年完成了9個縣的基層信訪接待。無論到哪里,習近平同志總是俯下身子,親自調研,了解最真實的情況,掌握最詳盡的細節(jié),用實干家的精神為民謀福利謀幸福,把人民擺在心中最高位置。
人民至上是習近平同志工作中不變的準則。在被稱為“閩東老九”的寧德,他把帶領閩東百姓擺脫貧困的任務擺在首要位置,提出了“弱鳥先飛”理念,倡導“滴水石穿”精神。在廈門,他登高望遠,領導制訂《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為廈門百姓的長遠幸福規(guī)劃了藍圖。他所做的每一件實事都飽含著濃濃的人民情懷,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也是在這一件件實事中一脈相承而來、豐富和完善起來。
這三本書是傳記書,我們在其中追尋習近平同志領袖品質的足跡。這三本書也是教科書,我們在其中學習為人做事之道。這三本書更是歷史書,我們在其中找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起源和實踐基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習近平總書記的精神品質和思想作風,是每一個黨員干部對照的最高標準和學習的最好榜樣。
一心為民 始終不渝
紅旗文稿雜志社 高天鼎
《習近平在正定》一書,再現了習近平同志在正定譜下的青春感人詩篇,展現了一位對黨忠誠、勤政為民、深入調研、求真務實、銳意進取、勇于擔當的優(yōu)秀年輕干部形象。在從政初期,習近平同志就牢固樹立改善老百姓生活、改變中國貧窮落后面貌的初心。30多年過去了,那份對人民的赤子之心赤誠如初,那種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懷熾熱不變。
把老百姓的事作為最大的事。“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是習近平同志喜歡的一副詩聯,也恰是他工作作風和人格魅力的真實寫照。他剛到正定工作時,正定是河北第一個糧食畝產“過黃河”“跨長江”的縣,糧食產量很高,每年給國家貢獻7600萬斤糧食,但老百姓卻還吃不飽。經過深入調研,他發(fā)現這與國家糧食征購任務高有關。他明確表示:“正定寧可不要‘全國高產縣’這個桂冠,也要讓群眾過上好日子?!辈⑶矣掠趽敗⒏矣谪撠?,如實向中央匯報。后來正定的國家糧食征購任務減少了2800萬斤,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很快就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在正定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把老百姓的事作為最大的事,辦了一系列民生實事。正如當地一位干部所說的:“近平所做的這些大事小事,都是為群眾著想,解決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問題。每天,他腦子里想的都是縣里的事,想的都是老百姓的事?!?/p>
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習近平同志到正定工作以后,第一件事就是下鄉(xiāng)調研,想方設法了解群眾生活怎么樣、老百姓的收入怎么樣;在辦公室的時候,都是開著門,群眾可以隨時來談事;在縣城主要街道上,擺上桌子和椅子發(fā)調查表,請老百姓給縣委、縣政府提意見和要求,聽取民意;為解決居民的交通問題積極溝通,使正定成為石家莊第一個通公共汽車的縣;積極爭取給群眾供應煤氣,極大改善了群眾的生活條件;積極改善小學辦學條件、為農村設站收牛奶……他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情,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一直到今天,正定的老百姓一提起他,還和30多年前一樣,稱呼他“習書記”。
心里始終裝著人民群眾。“治政之要在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艱苦。”當年習近平同志到正定工作,沒有因為自己來自大機關、大城市而優(yōu)越感十足,而是帶著對黨的忠誠心、對人民的感恩心,撲下身子,從一開始就融入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在正定3年多時間,他每天馬不停蹄,經常到鄉(xiāng)村去調研、在現場辦公。西兆通、塔元莊、二十里鋪、三角村、東權城村、南村……不論風霜雪雨,不論嚴寒酷暑,每個村落都留下了他騎著“二八”式自行車的足跡。他始終把父老鄉(xiāng)親裝在心中,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頭等大事,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深得群眾擁護,樹起了為民負責、為民擔當的標桿。一位縣委辦公室的同志深情回憶道:“習書記對人民群眾有一顆赤子之心。”
從正定踏上從政生涯,到后來多個地方的工作歷練,再到大國領袖,習近平同志的人民情懷飽滿深厚,雋永悠長,始終不渝。一路走來,從當年“以身許國”的豪言,到今天“我將無我”的宣示,習近平同志的為民理念一脈相承,初心如磐,歷久彌堅。這歸根到底是中國共產黨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的鄭重體現,也是用知重負重、攻堅克難的實際行動展現對黨忠誠、對人民赤誠的最好詮釋。
實踐出真知
《求是》外文版編輯部 聶悄語
學習《習近平在正定》《習近平在廈門》《習近平在寧德》,讓我了解一位青年成長為國家領袖的歷程,讓我知曉青年時期的習近平是如何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砥礪奮斗擔當作為,更讓我明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怎樣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長期多次反復才完成的,這些習近平同志年輕時經受的考驗和歷練,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起點和實踐開端。
源于吃苦。習近平同志在梁家河七年知青歲月吃盡苦頭,跨過“五關”,與群眾一起放羊、鍘草、挑糞、拉煤、攔河、打壩,什么苦活累活臟活都干過,連村里的人都感嘆:“咱一般的老百姓都吃不了這苦!”他在與廈門大學學生張宏樑的交流中提倡年輕人要“自找苦吃”,利用一切機會鍛煉自己。過舒適的生活是容易的,但青年習近平說:“只想過舒適的生活,是平庸的生活。我是準備入‘苦?!摹!背钥嗪蛫^斗是習近平同志的選擇,也是青年成長的必由之路。我們生活在這個國家最好的時代,吃苦已經遠遠超越了物質匱乏、生活艱苦的概念,而意味著把工作當作事業(yè)來干,永葆奮斗的初心,敢于迎接困難和挑戰(zhàn),堅持不懈地解決問題和難題,持之以恒推動黨和國家的事業(yè)不斷向前。
源于勤學。勤學有三個主要途徑,第一,通過書本學。習近平同志博覽群書,在正定工作期間,辦公桌上“擺著大量書籍、報刊,有馬列主義著作,有毛澤東思想著作,有中國的,還有外國的,總是堆得滿滿的”。第二,通過調研實踐學。在讀書的同時,習近平同志強調,年輕人要多接觸社會,補上社會實踐這一課,只有和群眾實踐相結合,才能把書里的水分擠掉,得到知識干貨。他每到一個地方,第一件事就是撲下身子,到基層開展調研,了解百姓最關切的問題。只有掌握了當地的實際情況,才能做到精準施策。習近平同志在正定解決征購負擔過重的問題;在廈門兩次幫助軍營村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在寧德提出“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理念。這些都成為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的源頭。第三,向身邊的人學。習近平同志總是虛心向老同志學習,經常與老同志談心、請教,向專家學,向群眾學,向大學生學。謙虛廣泛地向他人學習對于取長補短、開拓工作思路十分重要。
源于實干。習近平同志深諳實干興邦的道理,他在正定抓公路治理,很多年臟亂差的公路都弄干凈了;在廈門制定《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解決了廈門發(fā)展模式、城市定位等問題。實干的事例不勝枚舉,習近平同志用行動告訴我們,唯有踏踏實實做事,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習近平總書記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指出:“處事不以聰明為先,而以盡心為急。”青年人唯有戒驕戒躁,求真務實,做政治上的老實人,做問題的解決者,做工作的實干者,才能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推動事業(yè)發(fā)展。
立大志 做實事
事業(yè)服務中心 趙靈婕
學習《習近平在廈門》這本書我感觸最深的是,“近平同志來廈門是要‘立志做大事’”這篇訪談實錄。這篇文章是對當時廈門市班子成員李秀記的訪談,主要介紹了習近平同志1985年至1988年在廈門市做領導工作的經歷,包括制定廈門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探索推動一系列開創(chuàng)性改革舉措,大力推進生態(tài)環(huán)保工作,注重保護和傳承歷史文明,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問題等,反映了習近平同志在領導工作中一心為民、嚴于律己、勤于工作、勤于調研、敢于擔當、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以及對城市發(fā)展的科學把握和遠見卓識。特別是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調研、具有戰(zhàn)略眼光、做事務實求是、深切關愛人民的高貴品質,正是我們新時代青年應該認真學習的。
高度重視調研。習近平同志1985年到廈門,立即深入基層實際調研,走遍了廈門的鄉(xiāng)村和海島,虛心學習,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分析廈門發(fā)展的優(yōu)勢與弱勢,為 “做大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具有戰(zhàn)略眼光。在調研基礎上,習近平同志主持編制了《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他站位高、格局大,親自同100多位專家教授和實際工作者共同編制,使戰(zhàn)略規(guī)劃成為我國經濟特區(qū)最早編制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
做事務實求是。習近平同志凡事走在一線,圍繞 “加強對臺的聯系、促進國家統一”和“逐步實施自由港政策、建設自由港型的經濟特區(qū)”基本戰(zhàn)略思想,結合實際突出廈門“港、景、文、僑、臺、特”六大特點,逐步推進經濟特區(qū)發(fā)展戰(zhàn)略,勇于創(chuàng)新“跨島發(fā)展”戰(zhàn)略方式,使廈門成為中國對外政策大窗口。
深切關愛人民。無論在廈門,還是離開廈門擔任更高的職務,習近平同志都一直關心著廈門的發(fā)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他說:“廈門取得的成績,是一任接一任、一代接一代的接力賽,靠的是廈門建設和改革的參與者,廈門人民群眾才是廈門建設的主體,各方面的建設都離不開廈門人民的辛勤努力?!?/p>
這篇訪談實錄讓我認識到,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學習習近平同志“立大志、做實事”的精神。我們要心系人民、立足本職、敢于擔當、勇于創(chuàng)新,將立大志與做實事有機結合起來,將大志貫穿于做實事之中,用一件件實事擔當書寫大志情懷。
今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襲擊武漢并蔓延全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總體戰(zhàn)和阻擊戰(zhàn)。醫(yī)護人員逆風而行、奔赴抗疫前線,救死扶傷,與死神搏擊。廣大青年不畏艱險、沖鋒在前、真情奉獻,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的擔當精神,贏得了黨和人民的高度贊譽。這就是新時代“立大志、做實事”的真實寫照。
作為沐浴黨的思想理論光輝的求是青年,要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要努力練就過硬本領,積極學習崗位專業(yè)知識、法律法規(guī)政策制度,不斷增強專業(yè)技能。在工作中,敢于擔當、勇于創(chuàng)新,開闊新視野,開拓新思路,在實踐中改進工作方法,將復雜事務簡單化、瑣碎記錄系統化、績效管理明確化。
堅守初心 擔當實干
求是網 李丹華
三本書客觀回顧了習近平同志當年在河北和福建工作時的創(chuàng)新理念和生動實踐,充分展現了習近平同志當年的領導風范、遠見卓識、為民情懷和優(yōu)良作風。一個個充滿理論味道和實踐味道的故事,最直接最深刻地詮釋了人民領袖一以貫之的為民情懷和強烈的責任擔當。這些訪談實錄為我們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提供了鮮活的教材和切實的導向,對我們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更好踐行初心和使命具有重要的教育示范意義。
書中的很多事例和細節(jié)都非常直擊人心,閱讀后使人醍醐灌頂,感受頗多。于我而言,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習近平同志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最高位置”的為民初心。在正定,他騎著自行車跑遍了縣里每個村落,用最短時間為當地百姓解決問題,實現了正定從“高產窮縣”到“高產富縣”的轉變。在廈門,他告誡自己“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上高山、進海島、下農村、跑企業(yè),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掏出紙筆,認真聽、仔細記,在第一線及時解決百姓的實際問題。在寧德,他強調“干部一定要抓‘做’功,而不是‘唱’功,”到任第一個月,他就冒著酷暑,走遍寧德的各個縣市,不到兩年的時間,他走遍9縣鄉(xiāng)鎮(zhèn),倡導“滴水穿石”,強調“弱鳥先飛”,幫閩東人挖掉了“窮根”。無論在河北還是在福建,習近平同志始終把為民辦事擺在首位,深厚的人民情懷與崇高精神境界滲透在字里行間、見之于大事小節(jié),貫穿于每段從政歷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提醒全黨,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2012年11月,他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鄭重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14年2月,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他概括自己的執(zhí)政理念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2015年10月,在減貧與發(fā)展高層論壇的主旨演講談到困難群眾時,他說“他們的生活存在困難,我感到揪心。他們生活每好一點,我都感到高興”。2016年7月,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他強調要“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2017年10月,在同中外記者見面時,他號召全黨“永葆蓬勃朝氣,永遠做人民公仆、時代先鋒、民族脊梁”;2019年5月,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他重申“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他也多次強調要把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這些重要論述,展示了大國領袖的歷史擔當,體現了人民領袖的深厚情懷。
“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边@是習近平總書記最喜歡引用的典故,他自己正是這句話的忠實踐行者。“許黨許國、報黨報國”,習近平總書記以一顆赤子之心為全黨樹立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光輝典范。合上三本書,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這句深情告白背后的厚重和力量。
思想的洗禮 黨性的錘煉 動能的充電
《小康》雜志社 郭 玲
作為三本鮮活的采訪實錄,《習近平在正定》《習近平在廈門》《習近平在寧德》帶給我們的,是一次思想的洗禮、一次黨性的錘煉、一次動能的充電。
這是一次思想的洗禮。這三本書,是我們學習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教材。正定是習近平同志從政的起點。從這里開始,沿著習近平同志走過的足跡,一路追尋,一路探訪,在一位位采訪對象的講述中,了解習近平同志的成長之路、工作軌跡、情感脈絡和思想走向。為什么脫貧攻堅成為習近平同志念茲在茲的大事?為什么生態(tài)文明建設成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不可或缺的組成?這些富有創(chuàng)新性創(chuàng)造性的思想,醞釀于怎樣豐富的實踐、生長于怎樣豐厚的土壤?我們從這三本書中尋找答案,也漸漸走近這些創(chuàng)新理念的源頭活水。我們的思想在接受洗禮的同時,更堅定了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自覺。
這是一次黨性的錘煉。從正定到廈門,從廈門到寧德,從縣委書記到副市長、地委書記,一個勤政為民的公仆形象撲面而來。在三本書中,習近平同志最鮮明的形象標簽,就是始終如一的為民情懷。眾多受訪者談到,與習近平同志交往如沐春風,從細節(jié)處滲透著質樸的真誠。他為記者打過雨傘,他把縣里唯一的吉普車留給老干部用,他和大家一樣用有茶漬的黑茶杯喝茶……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保護環(huán)境、重視人才,所有走過的地方,都留下了濃濃的赤子情,更是沉甸甸的人民情。習近平同志說過:“我們的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有了這份感情,只要在一個地方工作過,就永遠不會忘記那里的群眾?!薄敖酵景讶嗣窨吹煤苤兀嗣褚舶阉吹煤苤?。”曾擔任新華社記者的趙德潤這樣說道。從習近平同志身上,我們領悟到黨性和人民性的有機統一。黨性從來不是虛妄的,而是具體的、生動的,始于初心,見于行動,歷久彌新。
這是一次動能的充電。從習近平同志身上,我們還學習到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遇到問題,習近平同志總是問計于百姓、到基層找辦法。比如,關于如何寫新聞報道,習近平同志說:“寫出好的新聞作品與深入實際占有事實的關系,就好比鳥的翅膀與空氣的關系那么重要。鳥的翅膀,無論多么完善,如果不依靠空氣的支持,就飛不上天去。事實就是記者的空氣,不深入實際、占有事實,記者就永遠不能騰飛。”他對原《河北日報》總編輯林放說:“你們深入到生活當中,沙里淘金、見璞識玉,有了真知灼見,就能寫出好的作品來了。要是你們離開了基層,離開了生活,新聞作品就沒有了生命。”正是長期身體力行,習近平同志的語言形象生動,“滴水穿石、弱鳥先飛”“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大念山海經”等,一大批金句廣為傳播。習近平同志在正定、廈門、寧德時,正值青年,朝氣蓬勃、風華正茂。今天的我們,也是同樣的年紀,有幸趕上偉大的時代。我們肩負的責任,就是要扎實踐行“四力”,發(fā)掘基層富礦,全面了解復雜而真實的中國,精準宣傳好全面小康的歷史偉業(yè)。
責任編輯:李涇一 高天鼎